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引领。近日,我院第十七期青马工程之菁英培训班围绕“思想淬炼”与“行动担当”两大主题,先后开展了团课培训与学生干部经验分享交流会,通过理论教育与榜样引领相结合,引导青马学员筑牢信仰之基、锤炼实干之能,在知行合一中践行青春使命。
党史铸魂,赓续报国初心
4月10日,张尚达老师于砺志129开展了以“化学报国,赤子丹心”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讲座开篇,他从建国初期化学家的爱国壮举入手,生动讲述了侯德榜、沈鼎三等科学家在艰难困苦年代里科技兴国的宏伟篇章。本次讲座主要聚焦两大核心:一是“以科技为剑,破时代之势”,激励学员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磨砺自己,提升专业技能,应对当下的时代格局;二是“以传承为脉,启未来新篇”,引导学员们继承前辈们的报国、奉献之心,将“小我”融入“大我”,积极投身团体建设。
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学员的专业使命感,更搭建起历史与当下、理论与实践的价值桥梁。未来,学院将持续以学科特色赋能思政教育,培育更多“手握烧杯、心怀家国”的新时代科技青年。

“四有”为纲,锻造青年脊梁
4月19日,卢宛茜同学以“责任在心,担当于行”为主题进行经验分享。她凭借三年的学生工作实践,阐述了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四有”品质:一是拥有凝聚团队、化解矛盾的“宽容之心”;二是具备主动迎接困难、锤炼品格的“吃苦之心”;三是具备突破陈规、以创新思维解决难题的“有关创新之心”;四是拥有躬身服务、在奉献中实现成长的“谦虚之心”。
卢宛茜同学通过鲜活的工作实例与互动问答,激励学员以“四有”品质为行动标尺,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践行青年使命。相信学员都会以“四有”为准则,在服务中磨砺韧性,在创新中突破局限,争做有温度、有格局的青年骨干。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与锻造关乎民族复兴的未来走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时代对青年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期待。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青马工程内涵,致力于培育更多政治信仰坚定、视野开阔、本领高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让青年力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源泉。
(文/图:学院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