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科学教育专业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相关精神,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化学,联合物理、生物、艺术等相关学科而设置,是全国最早获得该专业建设的9所高师院校之一。2003年首次招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92%以上,深受省内外重点优质小学欢迎。随着国家第8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小学科学与综合实践类师资紧缺。2010年始,本专业对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审视、培养计划进行调整,着力于小学科学课程优质师资及科普教育人才的培养。2012年,获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启动基于“STEAM”视角“升级版”科学教育专业培养重大教学改革,专业培养紧跟国内国际科学教育发展、更贴合用人需求。本专业秉持立足福建、辐射东南,以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已任的信念,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福建、辐射东南,根据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致力于培养师德为先、依法执教,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明确科学核心素养和STEAM教育的内涵与要求,具备较强的科学教育及科普教育能力,能胜任各级小学科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管理的高素质优秀本科人才,以期毕业5年后能成长为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的骨干教师。具体目标如下:
培养目标1: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已任,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和教育情怀、为人师表、关爱小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仁爱之心。
培养目标2: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理解科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能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目标3: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具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与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能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具备成长为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的潜力。
培养目标4:熟悉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日常教学中会以德育人、以文化人,重视学科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品质。
培养目标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技能、团队协作意识、会依靠团队力量提升自己;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通过反思、批判性思维等方式,紧密追踪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促进专业成长。
三、毕业要求
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熟悉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愿教、乐教、会教的“四有”好教师。
1.1 能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道党的教育方针;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和《教师法》有关内容;
1.2 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思想牢固、愿教乐教,立志成为出色的“四有”小学科学教师。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理解教师职业意义,热爱教育事业,愿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1 热爱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认同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2.2 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关心、爱护学生,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完成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教育。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具备扎实的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能从跨学科的角度,了解物理、生物、化学、地球与宇宙、技术、艺术、社会实践的联系,初步具有基于核心素养整合形成科学教学知识、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能力。
3.1 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解自然科学各学科间的联系、熟悉科学本质与科学方法;
3.2 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具备初步的人文艺术修养。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知识足,实践能力强。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教学论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具备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具备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经历与积极体验,具有针对教学疑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究能力。
4.1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悉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三字一话”合格规范;
4.2 领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理解STEAM教育理念,针对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融合STEAM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实施并进行评价;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教学研究能力;
4.3 达到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一、二级考试要求,理解“智慧教室”的工作原理,会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日常教学中,促进有效教学。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了解小学班级和小学生的特点,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方法、具有班级管理的实践和体验。
5.1 掌握班级组织、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班级管理的体验,形成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5.2 掌握小学德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教育实习初步学会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具有立体育人的意识,能够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和校园的科技文化活动中,挖掘学科育人的价值、发挥学科育人的作用。
6.1 熟悉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见习、实习,了解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与方法,会通过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等多形式、多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6.2 知道科学课程的学科育人价值,会依时依势地利用学科育人。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具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了解国内外科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提升自身的专业理念、知识和能力,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实现自我发展。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和作用,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养成反思习惯,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教育教学问题。
7.1 体育成绩良好、身体素质合格,心态积极开放。具备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的意识,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最新动态、主动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需要;
7.2 掌握反思方法、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会反思、发现问题,具备初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和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8.1 至少掌握1门外语,熟悉文献检索和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乐于交流、掌握沟通合作的技能,体验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8.2 体会沟通和团队的力量,具有团体合作精神,会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要规划自身发展。
四、“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对应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五、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毕业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其中必修134学分,选修26学分。
授予学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闽南师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暂行办法》等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对应矩阵
课程类别 | 课程模块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1 师德 规范 | 2 教育情怀 | 3 学科素养 | 4 教学能力 | 5 班级指导 | 6 综合育人 | 7 学会反思 | 8 沟通合作 |
通识教育课程 | 通识必修课
| 大学英语 |
|
| M | M |
|
|
| H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 H | M |
|
|
|
|
大学体育 |
|
|
|
| L | H |
| M |
军事理论、军事技能 |
| M |
|
| M | M |
|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H |
|
|
| M | M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
|
|
| L | M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M | M |
|
| M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 M |
|
| M |
|
|
形势与政策 |
| H |
|
| M |
|
|
|
创新创业基础 |
| M |
|
|
|
|
| H |
通识选修课 | 艺术天地类 |
|
|
|
|
|
|
|
|
心理健康类 |
|
|
|
| M | H |
|
|
创新创业类 |
|
|
|
|
|
| M | H |
人文社会类 |
|
|
|
| L | M |
|
|
科技世界类 |
|
| M |
|
| L |
|
|
闽南文化类 |
|
|
|
|
| L |
| M |
四史教育类 | H |
| M |
|
| L | M |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必修课 | 高等数学 |
|
| H |
|
|
|
|
|
实验室安全 |
|
| H |
| M |
|
|
|
科学教育导论 |
| M |
|
|
| L |
|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
| H | L |
|
|
|
|
普通生物学 |
|
| H | L |
|
|
|
|
有机化学 |
|
| H | L |
|
|
|
|
大学物理C |
|
| H | L |
|
|
|
|
自然地理学 |
|
| H |
|
| L |
|
|
科学技术哲学 |
|
| H | M |
|
|
| L |
音乐基础(乐理、视唱) |
|
| H | M |
|
|
|
|
美术基础(色彩) |
|
| H | M |
|
|
|
|
地球概论 |
|
| H | L |
|
|
|
|
科技制作 |
|
| M | M |
|
| M |
|
大学化学实验 |
|
| H |
|
|
| M | M |
大学物理实验 |
|
| H |
|
|
| M |
|
大学生物学实验 |
|
| H |
|
|
| M |
|
通用技术 |
|
| H |
|
| M |
| L |
STEM课程与实践 |
|
| M | H |
|
|
| M |
专业选修课 | 人工智能基础(机器人) |
|
| M | M |
|
|
|
|
科学技术史 |
|
| H |
|
| M |
|
|
文献检索与科学教育进展 |
|
| M |
|
|
|
| H |
环境学 |
|
| M | L |
|
|
|
|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
|
| M | L |
| L |
|
|
细胞生物学 |
|
| H | M |
|
|
|
|
气象气候学 |
|
| H | M |
|
|
|
|
环境化学 |
|
| H | M |
|
|
|
|
绿色化学 |
|
| H | M |
|
|
|
|
生活中的科学 |
|
| H | M |
|
|
|
|
电工原理 |
|
| H | M |
|
|
|
|
电工实验 |
|
| H | M |
|
|
|
|
当代科技创新 |
|
| H | M |
| L |
|
|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
| M | L |
| L |
|
|
物质结构与对称性 |
|
| H | L |
|
|
| M |
教师教育课程 | 教师教育必修课 | 青少年发展心理 |
|
|
| M | H | M |
|
|
教育基本原理 |
| M |
| H |
|
|
|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H |
|
|
| M | L |
|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
| M | H |
|
|
|
|
微格教学(含片段教学) |
|
|
| H |
|
| M |
|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含课程标准解读) |
| M |
| H |
|
| H |
|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
| L |
| H | M | M |
|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
|
|
| M |
| H |
|
|
科学与摄影 |
|
| M | M |
| M |
|
|
素描与简笔画 |
|
| M | M |
| M |
|
|
教师语言 |
|
|
| H | M |
|
| M |
书写技能 |
|
|
| M |
| M |
|
|
师范生基础技能训练 |
|
|
| H |
|
|
|
|
小学生心理辅导 |
|
|
| H | M | L |
|
|
科学教学法实验 |
|
| M | H |
|
|
|
|
理科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
|
|
| H |
|
| H | M |
教师教育选修课 |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
| L |
| L | H |
|
|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H | M |
|
|
| M |
|
|
教育研究方法 |
|
|
| H |
|
| M |
|
学科教材与课例分析 |
|
|
| H |
|
| M |
|
学与教的策略 |
|
|
| H |
|
| M |
|
考试与评价 |
| L |
| M |
|
|
|
|
现代教育思潮 |
| M |
| L |
| M |
|
|
教育发展史略 |
| M |
| L |
|
| M |
|
现代教师礼仪 |
| L |
| H |
|
|
| H |
教师专业发展 |
| M |
|
|
|
| H |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
|
|
| M | H | H |
|
|
家庭与社区教育 |
|
|
|
|
| H |
| M |
学校教育发展 |
|
|
|
|
| H | L | L |
有效教学 |
|
|
| H |
| M | M |
|
多媒体素材与课件制作 |
|
|
| M |
|
|
| L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
|
| M |
|
| L | L |
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
|
|
| H | M | M | H |
|
生命关怀教育和情感发展 |
|
|
|
| M | H |
| M |
集中实践环节 | 必修课 | 综合设计性实验 |
|
| H |
|
|
| H | H |
劳动 | H |
|
|
|
|
| M | H |
教育见习 |
|
|
| L | L |
|
|
|
教育实习 |
|
|
| H | H |
|
|
|
教育研习 |
|
|
| L |
|
| H |
|
毕业论文 |
|
| H | M |
|
| M |
|
注:用H、M、L表示,H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低支撑。
七、专业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基础化学、基础物理、普通生物学、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教育基本原理、青少年发展心理、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科技制作等。
八、课程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学分数 小计 | 占总学分 比例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42 | 880 | 50 | 31.25% |
选修课 | 8 | 128 |
专业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47 | 872 | 59 | 36.87% |
选修课 | 12 | 192 |
教师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28 | 554 | 33 | 20.63% |
选修课 | 5 | 90 |
实践教学环节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18 | 40周 | 18 | 11.25% |
课程实验(实践) | 34.5 | 845 | 34.5 | 21.56% |
本专业总学分为 160 学分。其中选修类课程 25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 15.63 %; 实践教学环节 18 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 11.25 %。 |
九、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安排表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开课 学期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必 修 课 | 26001150300 | 大学英语A1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1 |
10007150100 | 大学体育1 | 试 | 1 | 32 | 32 |
| 2 | 1 |
1702915030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试 | 3 | 48 | 40 | 8 | 2.5+0.5 | 1 |
21011150200 | 军事理论 | 试 | 2 | 32 | 32 |
| 2 | 1 |
21012150200 | 军事技能 | 查 | 2 | 112 |
| 112 | 56 | 1 |
26002150300 | 大学英语A2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2 |
10008150100 | 大学体育2 | 试 | 1 | 32 | 32 |
| 2 | 2 |
23005150200 | 计算机应用基础1 | 试 | 2 | 32 | 32 |
| 3 | 2 |
17028150300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查 | 3 | 48 | 40 | 8 | 2.5+0.5 | 2 |
18018150200 | 创新创业基础 | 查 | 2 | 32 | 32 |
| 2 | 2 |
26003150300 | 大学英语A3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3 |
10009150100 | 大学体育3 | 试 | 1 | 32 | 32 |
| 2 | 3 |
23006150200 | 计算机应用基础2 | 试 | 2 | 64 | 32 | 32 | 2+2 | 3 |
1701415030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试 | 3 | 48 | 48 |
| 3 | 3 |
26004150300 | 大学英语A4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4 |
10010150100 | 大学体育4 | 试 | 1 | 32 | 32 |
| 2 | 4 |
1701615050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试 | 5 | 80 | 64 | 16 | 4+1 | 4 |
17017060000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 | 查 | 由《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课程的实践学分、学时构成。
| 5 |
17016150200 | 形势与政策 | 查 | 2 | 64 | 48 | 16 |
| 1-8 |
小 计 | 42 | 880 | 624 | 256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10.5学分,256学时 |
选 修 课 | 通选(艺术) | 艺术天地类 | 至少2学分 |
通选(心理) | 心理健康类 | 至少2学分 |
通选(四史) | 四史教育类 | 至少1学分 |
通选 | 人文社会类 | 至少3学分 |
科技世界类 |
闽南文化类 |
创新创业类 |
要求至少修满8学分,128学时 |
(2)专业教育课程安排表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讲课 | 实验 实践 |
必 修 课 | 06183040300 | 高等数学B1 | 试 | 3 | 48 | 48 |
| 3 | 1 |
|
06433040050 | 科学教育导论 | 查 | 0.5 | 8 | 8 |
| 2 | 1 |
|
06231040350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试 | 3.5 | 56 | 56 |
| 4 | 1 |
|
06415040150 | 大学化学实验1 | 查 | 1.5 | 48 |
| 48 | 3 | 1 |
|
06430040100 | 实验室安全 | 试 | 1 | 16 | 16 |
| 2 | 1 |
|
06184040300 | 高等数学B2 | 试 | 3 | 48 | 48 |
| 3 | 2 |
|
06436040200 | 音乐基础(乐理、视唱) | 查 | 2 | 32 | 32 |
| 2 | 2 |
|
06148040300 | 有机化学 | 试 | 3 | 48 | 48 |
| 3 | 2 |
|
06464040150 | 大学化学实验2 | 查 | 1.5 | 48 |
| 48 | 3 | 3 |
|
06441040050 | STEM课程与实践1 | 查 | 0.5 | 12 |
| 12 | 3 | 2 |
|
06434040300 | 普通生物学1 | 试 | 3 | 48 | 48 |
| 3 | 3 |
|
05091040400 | 大学物理C | 试 | 4 | 64 | 64 |
| 4 | 3 |
|
06185040100 | 大学生物学实验1 | 查 | 1 | 32 |
| 32 | 2 | 3 |
|
06442040050 | STEM课程与实践2 | 查 | 0.5 | 12 |
| 12 | 3 | 3 |
|
05247040100 | 大学物理实验B | 试 | 1 | 32 | 5 | 27 | 2 | 3 |
|
06435040300 | 普通生物学2 | 试 | 3 | 48 | 48 |
| 3 | 4 |
|
06186040100 | 大学生物学实验2 | 查 | 1 | 32 |
| 32 | 2 | 4 |
|
06437040100 | 美术基础(色彩) | 查 | 1 | 16 | 16 |
| 2 | 4 |
|
06438040200 | 地球概论 | 查 | 2 | 32 | 32 |
| 2 | 4 |
|
06443040050 | STEM课程与实践3 | 查 | 0.5 | 12 |
| 12 | 3 | 4 |
|
06164040300 | 自然地理学 | 试 | 3 | 48 | 48 |
| 3 | 5 |
|
06444040050 | STEM课程与实践4 | 查 | 0.5 | 12 |
| 12 | 3 | 5 |
|
06465040200 | 通用技术 | 查 | 2 | 32 | 16 | 16 | 2 | 5 |
|
06439040200 | 科技制作 | 查 | 2 | 32 | 16 | 16 | 2 | 6 |
|
06168040200 | 科学技术哲学 | 试 | 2 | 32 | 32 |
| 2 | 6 |
|
06445040100 | STEM课程与实践5 | 查 | 1 | 24 |
| 24 | 3 | 6 |
|
小计 | 47 | 872 | 581 | 291 |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11学分,291学时 |
|
选 修 课 | 06359050150 | 人工智能基础(机器人) | 查 | 1.5 | 24 | 16 | 8 | 2 | 2 |
|
06105050200 | 科学技术史 | 查 | 2 | 32 | 32 |
| 2 | 3 |
|
06082050200 | 环境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3 |
|
06360050200 | 文献检索与科学教育进展 | 查 | 2 | 32 | 32 |
| 2 | 4 |
|
06416050200 | 物质结构与对称性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06361050150 |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 查 | 1.5 | 24 | 24 |
| 2 | 6 |
|
06333050150 | 细胞生物学 | 查 | 1.5 | 24 | 24 |
| 2 | 6 |
|
06334050150 | 气象气候学 | 查 | 1.5 | 24 | 24 |
| 2 | 6 |
|
06235050150 | 环境化学 | 查 | 1.5 | 24 | 24 |
| 2 | 6 |
|
06238050150 | 绿色化学 | 查 | 1.5 | 24 | 24 |
| 2 | 6 |
|
06251050150 | 生活中的科学 | 查 | 1.5 | 24 | 24 |
| 2 | 6 |
|
06246050150 | 电工原理 | 查 | 1.5 | 24 | 24 |
| 2 | 6 |
|
06247050150 | 电工实验 | 查 | 1.5 | 36 |
| 36 | 3 | 6 |
|
06254050150 | 当代科技创新 | 查 | 1.5 | 24 | 24 |
| 2 | 6 | 创新创业 |
06362050150 |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 | 查 | 1.5 | 24 | 24 |
| 2 | 6 | 创新创业 |
小计 | 24.5 | 404 | 360 | 44 |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2学分,44学时,选修课要求至少修12学分。 |
(3)教师教育课程安排表
性 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开课 学期 |
讲课 | 实验 实践 |
必 修 课 | 教 育 理 论 | 09009110200 | 青少年发展心理 | 试 | 2 | 36 | 36 |
| 2 | 3 |
09006110200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试 | 2 | 36 | 18 | 18 | 1+1 | 3 |
09003110100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查 | 1 | 18 | 18 |
| 1 | 4 |
06023110100 |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 查 | 1 | 18 | 18 |
| 1 | 4 |
09002110200 | 教育基本原理 | 试 | 2 | 36 | 36 |
| 2 | 4 |
06002110200 | 微格教学(含片段教学) | 试 | 2 | 36 | 18 | 18 | 1+1 | 5 |
06003110200 |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含课程标准解读) | 试 | 2 | 36 | 36 |
| 2 | 5 |
06021110150 |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 查 | 1.5 | 27 | 27 |
| 2 | 5 |
06009110150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 查 | 1.5 | 27 | 20 | 7 | 2 | 6 |
教 师 技 能 | 06012110100 | 师范生基础技能训练1 | 查 | 1 | 32 |
| 32 | 2 | 1 |
06025110200 | 科学与摄影 | 查 | 2 | 36 |
| 36 | 2 | 2 |
09004110100 | 教师语言 | 查 | 1 | 18 | 18 |
| 1 | 2 |
09005110100 | 书写技能 | 查 | 1 | 18 | 18 |
| 1 | 3 |
06011110200 | 素描与简笔画 | 查 | 2 | 36 |
| 36 | 2 | 4 |
06013110100 | 师范生基础技能训练2 | 查 | 1 | 32 |
| 32 | 2 | 5 |
06015110200 | 科学教学法实验 | 查 | 2 | 48 |
| 48 | 3 | 5 |
06014110150 | 小学生心理辅导 | 查 | 1.5 | 28 | 28 |
| 2 | 6 |
06016110150 | 理科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 查 | 1.5 | 36 | 18 | 18 | 2 | 6 |
小计 | 28 | 554 | 309 | 245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10.5学分,245学时 |
选修课
| 06023100100 | 生命关怀教育和情感发展 | 查 | 1 | 18 | 18 |
| 2 | 2 |
09004100100 | 现代教师礼仪 | 查 | 1 | 18 | 18 |
| 1 | 3 |
09006100100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查 | 1 | 18 | 18 |
| 1 | 6 |
06001100100 | 教育研究方法 | 查 | 1 | 18 | 18 |
| 1 | 6 |
06006100100 | 学科教材与课例分析 | 查 | 1 | 18 | 18 |
| 1 | 6 |
06002100100 | 学与教的策略 | 查 | 1 | 18 | 18 |
| 1 | 6 |
06005100100 | 考试与评价 | 查 | 1 | 18 | 18 |
| 1 | 6 |
09005100100 | 教师专业发展 | 查 | 1 | 18 | 18 |
| 1 | 6 |
09007100100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 查 | 1 | 18 | 18 |
| 1 | 6 |
06003100100 | 有效教学 | 查 | 1 | 18 | 18 |
| 1 | 6 |
06004100100 | 多媒体素材与课件制作 | 查 | 1 | 18 | 18 |
| 1 | 6 |
06007100100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查 | 1 | 18 | 18 |
| 1 | 6 |
06008100100 | 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 查 | 1 | 18 | 9 | 9 | 1 | 6 |
小计 | 13 | 234 | 225 | 9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0.5学分,9学时;要求至少修满5学分 |
(4)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周数 | 周学时 | 开课学期 |
|
32001060100 | 劳动 | 查 | 1 | 48 | 12 | 4 | 1-6 |
06020060200 | 综合设计性实验 | 查 | 2 | 48 | 2 | 24 | 8 |
06060060200 | 教育见习 | 查 | 1 | / | 4 | / | 3-6 |
06061060600 | 教育实习 | 查 | 6 | / | 12 | / | 7 |
06062060200 | 教育研习 | 查 | 2 | / | 2 | / | 7 |
06038060600 | 毕业论文 | 查 | 6 | / | 8 | / | 8 |
小计 | 18 | / | 40 |
|
|
十、专业修读指南
(一)毕业基本条件
科学教育(师范)专业毕业前须修读至少160学分,其中必修134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必修42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必修47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必修27学分,集中性实践必修18学分),选修26学分(通识教育课程选修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选修12学分,教师教育课程选修6学分)。
(二)课程修读说明
1. 通识教育必修课修读说明: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须修满通识教育必修课42学分,其中:《大学英语》12学分、《计算机应用基础》4学分、《大学体育》4学分、《军事理论》2学分、《军事技能》2学分、《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2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和《创新创业基础》2学分。
2. 通识教育选修课修读说明: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须从通识教育选修课模块中至少修满8学分(在线课程不超过5学分),其中“艺术天地”至少选修2学分、“心理健康”至少选修2学分、“四史教育”至少选修1学分、通选类(人文社会、科技世界、闽南文化、创新创业)至少选修3学分。
3. 专业教育课程修读说明:
科学教育(师范)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须至少修满专业教育课程59学分。专业教育必修课程47学分,专业教育选修课程选修12学分。
4. 教师教育课程修读说明:
科学教育(师范)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须至少修满教师教育课程33学分,其中教师教育必修课28学分,教师教育选修课至少选修5学分。
5. 实践模块修读说明:
(1)劳动:1学分,安排在第1-6学期,每学期2周开展劳动训练。
(2)综合设计性实验:2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开展2周综合设计性实验。
(3)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开展8周毕业论文(设计)。
(4)教育见习:2学分,安排在第3-6学期,每学期1周到实习单位见习。
(5)教育实习:6学分,安排在第7学期,集中在实习单位开展12周实习。
(6)教育研习:2学分,安排在第7学期,实习后回校进行2周的总结、测试。
(三)其他事项说明
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由学校统一安排,不接受学生单独进行,如有特殊原因按学校及学院相关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