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English

学工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工快讯 >> 正文

2017化学与环境学院《环境管理学》 创新创业计划书

2017-09-12

闽南师范大学

2017化学与环境学院《环境管理学》

创新创业计划书(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的区域水环境治理模式下新型BGR污水收集排放分级处理系统的创新研究

                                     ——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

  名:袁浩、吴顺、赵睿、丘月、邱芳

  别:化学与环境学院

  业:环境工程

  级:2015级环境工程班

     2017516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让那些有能力、想创业创新的人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实现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李克强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谋求让所有人放下本职工作都去创业,但却又与多数人相关,毕竟创新创业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创新创业既要政府支持,又必须让市场在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二者作用,创造一个更良性的创新创业环境,这是搞好双创工作的核心。为防止双创工作被片面化理解,防止昙花一现,防止行为扭曲,需要进一步明晰双创的内涵和战略意义,厘清工作思路,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构建双创生态系统。

我认为大学生是“双创”的主体,因为他们具有高素质和创新创业的激情,但是在身边却很少能看到热衷于创新创业的同学。我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播过的一个案例,主角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了山里,做起了养鹿的活,一开始养了几十头死了一半,因为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完大学,为的就是他能走出农村,他一回家父母哭了好几天,但他不屈不挠就是要创业,最后利用他的知识加上母校的支持成功了。他所养的鹿的鹿茸的价值要比市面上高出很多,因为是放养的所以质量好。记者采访他一年赚多少,小伙子说我做这个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实现我的创业价值。这一点恰恰是现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要想创业非常成功得学会创新,要想创新得学会从生活中发掘素材,一般的创新都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因此想到一些更美好的改变,但具体怎么改变,这就需要思考与知识了。

我们大学生如何才能成才?这个问题绝对离不开“双创”,但“双创”绝不是凭空能来的,首先创新要基于广大人民的需求,用眼睛仔细观察生活,看到大家都在渴望什么,需求什么,缺少什么,然后去尽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去造福群众,这样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新同时得到了民心也是得到了收益,然后创业也应该融合创新的观念,虽说行业多,每个行业的竞争也十分残酷激烈,如果只靠陈旧的技术与观念,是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的。而且创业最离不开的有专业知识与行业远见,还有吃苦精神与永不言弃不屈不挠的心态,要敢想敢做,大胆细心。 总之,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模式,与其他就业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

目前,我们国家通过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大学生参与“双创”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我们认为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有助于提高实践能力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招聘大学生,既要看毕业学校,还要看大学生实践经验,而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成为用人单位选贤任能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这一平台提高实践能力,积累更多实践的经验以及社会经验,提前为毕业后进入好公司打好基础。

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缤纷的社会舞台中大显身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获得合理的报酬。

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商品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就业危机越来越严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如此的压力之下,具有创新思想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创业过程中,学会逻辑分析,全方位思考,面对问题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提高了思维的活跃性。

国人口日益增多,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变浅,所以我国大多地区出现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根据我院及其本专业的要求和当今国情,我们选取环境保护为主的创新创业课题。通过“环境保护”为主的创新课题研究,我们想提醒大家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出一个绿色的世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保护环境、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重视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加强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而增强环保意识尤为重要。要使人们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健康生活保证的这一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习惯。

环境污染已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人类的健康,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希望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上有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治理,下有人民百姓的自主环保意识,我国的环境问题也会得到日益改善,这是大家都需要重视及关注的问题。

以此作为创新创业的课题,是将来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所持的态度和作为一名大学生所该拥有的想法与精神。除了为自己,更应该为了整个社会而参与保护环境的创新创业和事业中去。

 

  

目录

一、创新背景---------------------------------------------------------7

1.1浅析“海绵城市”-------------------------------------------------7

1.1.1剖析我国“海绵城市”政策----------------------------------------7

1.1.2浅谈我国“海绵城市”政策的推行现状-----------------------------8

1.1.3剖析我国“海绵城市”政策的推行下的难题-------------------------9

1.1.4剖析我方课题下对“海绵城市”的理解与运用-----------------------10

1.2漳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11

1.2.1漳州市的气象参数统计-----------------------------------------11

1.2.2漳州市的水资源利用率-----------------------------------------12

1.2.3漳州市的水文特征与雨洪管理现状-------------------------------12

1.3漳州市城市雨洪污水排水系统-------------------------------------13

1.3.1漳州市城市雨洪污水排水系统现状-------------------------------13

1.3.2漳州市城市雨洪污水排水系统现状分析---------------------------14

1.3.3由“漳州市污水排水系统”浅谈城市排水系统的优点与不足-----------14

1.4漳州市城市供水管理系统-----------------------------------------15

1.4.1漳州市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现状-----------------------------------15

1.4.2漳州市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现状分析-------------------------------15

1.5漳州市城市景观用水管理系统-------------------------------------15

1.5.1漳州市城市景观用水管理系统现状-------------------------------15

1.5.2漳州市城市景观用水管理系统现状分析---------------------------16

二、创新目的--------------------------------------------------------16

三、基于有关案例库的构建与分析--------------------------------------16

3.1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建设项目---------------------------16

3.1.1浅析“生物滞留设施”-------------------------------------------17

3.2光明新城公园建设项目-------------------------------------------18

3.3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建设项目-----------------------------------18

3.3.1浅析“绿色屋顶”-----------------------------------------------18

四、创新创业课题规划细则--------------------------------------------19

4.1规划总则-------------------------------------------------------19

4.1.1规划范围-----------------------------------------------------19

4.1.2规划期限-----------------------------------------------------19

4.1.3规划目标-----------------------------------------------------19

4.2规划原则-------------------------------------------------------19

4.3规划依据-------------------------------------------------------21

4.4规划区优劣势分析-----------------------------------------------21

4.4.1规划区区位优势-----------------------------------------------21

4.4.2规划区资源优势-----------------------------------------------22

4.4.3规划区经济和人文优势-----------------------------------------22

4.4.4规划区水资源状况---------------------------------------------23

4.4.5规划区土地资源状况-------------------------------------------27

4.4.6规划区劣势分析-----------------------------------------------27

4.5规划发展定位---------------------------------------------------27

4.5.1总体定位-----------------------------------------------------28

4.5.2市场定位-----------------------------------------------------28

4.5.3“三生”功能定位----------------------------------------------28

46规划发展定位---------------------------------------------------28

4.6.1“海绵城市”基于漳州市的总体布局规划----------------------------28

4.6.2地下水管道的“BGR分级综合管廊”--------------------------------29

4.6.3交通道路区采水装置建设---------------------------------------29

4.6.4生活小区采水装置建设-----------------------------------------29

4.6.5地下水库储水点的布点-----------------------------------------31

4.7基于“新型自净储水系统”下自然生态景观的建设-------------------31

4.7.1红树林生态保护-----------------------------------------------31

4.7.2“稻田养殖”与循环水系统--------------------------------------31

4.8基于“新型自净储水系统”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

4.8.1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洪规划------------------------------------31

4.8.2基于“海绵城市”的后期维护规划--------------------------------31

4.9基于“新型自净储水系统”下的创新规划的保障措施-------------------31

4.9.1基于“我方课题”的政策与体制保障------------------------------32

4.9.2基于“我方课题”的人力资源保障--------------------------------32

4.9.3基于“我方课题”的资金保障-------------------------------------32

4.9.4基于“我方课题”的信息化与科技保障----------------------------32

4.9.5基于“我方课题”的实验室模型与理论保障-------------------------32

五、实施过程中的预想难题-------------------------------------------32

六、总结------------------------------------------------------------32

参考文献-----------------------------------------------------------34

 

 

基于“海绵城市”的区域水环境治理模式下新型BGR污水收集排放分级处理系统的创新研究

                                     ——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

一、  创新背景


1.1浅析“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1.1.1剖析我国“海绵城市”政策


我国《指南》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该简单概念背后隐含的深层内涵,笔者认为可以具体分解为:一是,海绵城市面对洪涝或者干旱时能灵活应对 和适应各种水环境危机的韧力,体现了弹性城市应对自 然灾害的思想;二是,海绵城市要求基本保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不变,主要通过低影响开发(LID)的开发思想和相关技术实现;三是,海绵城市要求保护水生态环境,将雨水作为资源合理储存起来,以解城市不时缺水资源合理储存起来,以解城市不时缺水之需,体现了对水环境及雨水资源可持续的综合管理思想。

  海绵城市的优点体现在它具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雨水资源利用之可持续管理的思想。传统城市缺乏水生态系统保护和雨水资源合理循环利用的综合管理思想,一方面体现在传统雨洪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安全地排放雨水,市政工程的排水模式属于简单粗暴的快排式思想,只考虑如何让雨水排得越快、越多、越通畅,白白浪费大量的天然水资源。另一方面体现在传统城市建设的高强度土地利用开发模式,忽略并破坏水生态环境:具有透水功能的绿地被大量不透水的人工硬质地面代替,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途径;生态河道被截弯取直,加上裸露的水泥垂直驳岸,降低了河流蓄水能力;高密度建筑群导致生态系统破碎化,阻隔了生态绿地与河流间的水循环。显然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面临的巨大资源和环境压力。

  而海绵城市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城市开发建设应保护现有水生态敏感区,合理地控制开发强度,选择低技术生态措施,维持可持续的水生态循环功能;强调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和利用的综合系统。通过海绵城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实现雨洪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极大程度缓解我 国城市用水短缺的问题。由此可见,区别于传统城市单一的雨洪管理思路,海绵城市理念对待水生态系统保护和雨水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之生态综合管理思路,体现了其对待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建设管理的思想。

  综上所述,我国海绵城市的概念经过一段发展过程,较清晰完整地诠释了城市雨洪管理在雨洪防治、雨污控制、雨水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生态内涵,对水量、水质、水利用提出综合要求,体现了其概念的先进性;其次,海绵城市概念的思想内涵符合我国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获得中央政府的确定和推广,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城市雨市建设的标杆和重要方向,是我国建设新型城镇化水安全的重要保障。

  同时,作为新的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的理论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有许多地方尚有不足,亟待在准确解读其概念的深层内 涵基础上展开进一步思考,研究符合我国不同地域特色的具体实施策略和规范标准,以促进该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并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规划上,加强各专业和部门协作,科学分析水文特征为先,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技术上,各地区应制定符合其地域条件和要求的专用技术指南,避免照搬模式;法规上,制定完善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做到开发有法可依,管理有法可循;实施上,辅以经济调节手段,加强政策支持与示范宣传,提高企业和市民减污、水体保护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和行动力。


1.1.2浅谈我国“海绵城市”政策的推行现状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至2015年,城乡饮用水安全及水质保护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强调了低碳、环保的理念,重视雨水的管理控制及技术措施。

 十八大中,强调将生态文明列入首位,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建设共同作用,促进国家的发展。习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也明确指出,太多的水泥地占用了可以保持水土的林地、草地、池塘及湖泊,破坏了正常的水文循环,致使暴雨来袭时,雨水只能从管道排出,无法收集利用、补充地下水。若想解决城市缺水问题,顺应水文循环的自然规律,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将雨水“留”下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建设能够自然存蓄、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3年,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在2014年底,制定详尽的城市排水防涝的设计规划,将治理城市内涝列入政绩考核,争取用10年的时间形成完善的雨水排涝体系,中央城市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海绵城市”。

 2014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重点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可行性实施方案,为相关人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指导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维护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此,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北京、上海、宁波等地己进行试点。同时,陕西西咸新区的洋西新城作为首个试点地区,对于引领西部地区水资源的利用,促进水环境状况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201412月,水利部、建设部等三部委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通知,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对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20151月,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的申报工作。

 201510月,国务院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听证会介绍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关政策情况。


1:我国“海绵城市”的推行示范点举例




1.1.3剖析我国“海绵城市”政策的推行下的难题

目前国内对海绵城市的概念与国外的相关概念相互有重叠,需对其所应对的降雨重视现期和根本目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认知。对于湿地、潜流湿地等手段进行部分的雨水收集和水体净化,缺乏其整体性和系统性。我国地方差异性大,地方降雨量也不同,现有的基础设施的老化等问题影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如提升城市弹性管控雨水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上困难重重。

同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及相关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的目标不明确、建设缺乏系统性、建设进度无序;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涉及市政、园林、水利、建筑、环境等部门,各部门协调难度大,配合不紧密;海绵城市设计的精妙主要在于控制竖向标高设计,这样精细化的设计也给施工增加了难度;由于现行造价审核平台中尚未包含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内容,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在编制招标预算价时无据可依。


1.1.4剖析我方课题下对“海绵城市”的理解与运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加快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国务院于2015416日正式颁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同时,许多城市都面临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201312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同时于2014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所以发生水生态恶化、水污染严重等突出的水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更好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有必要研发新型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我方基于“海绵城市”区域分块管理的原则理念,规划创新构建城市地下储水系统,此储水系统的收集来源以“降雨”为主,收集未被利用的降雨和城市生活污水,在“新型排水系统”的“初步分级自净”系统下完成“分级处理分级净化”,不同级别的“再生水”在“新型城市水管道”下分别用于“工业用水”、“景观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再处理”等不同目的并且遵守科学发展原则、生态优先原则、人为本原则、3C3R原则、区域分块治理原则、循环再利用的经济原则、“三生”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借助自然力和外力原则、环境健康原则整体规划与阶段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和谐共赢原则。依据罗列现有的“海绵城市”等国家重要发文,设计创新理念,制作出以环保服务为主的环境创业方案。


1.2漳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1.2.1漳州市的气象参数统计


2:漳州基本气候情况(根据20142016年资料统计)





漳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秋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正常,雨量充沛,降雨量多年平均值1634mm。时空分布不均,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一般春季卜2月雨量偏少,34月雨偏多;夏季5-6月雨偏少,7-9月雨量偏多;秋冬季1012月雨偏少。从时程分布上看,全市大范围的大雨和暴雨过程受台风的影响,暴雨至大暴雨,最大日雨量275.0mm(大溪站),过程雨量达100-300mm。局部超过300mm,常造成溪流下游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降水分布高值区有南靖、漳浦、平和、云霄山区,降雨最多年平均值2200mm以上。相对的低值区有漳浦、东山、云霄、诏安等县的沿海地区及漳州平原地区,其中东山铜陵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200mm200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718mm,比多年平均值增加5.2%,平均产水系数为0.62。平均产水模数为106.6m3/km2


1.2.2漳州市的水资源利用率


漳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九龙江、东溪、漳江、鹿溪、韩江等,近3年来平均降雨量1700mm

3年,全市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10多亿立方米,其中,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有4433立方米,但可利用率只有10.7%。也就是说,人均可用的水资源只有470吨左右,其中工业用水占了35.9%、农田灌溉有水占了50.4%,林牧渔业占了1.6%,剩余的生活用水量只有12.1%,即可用的生活用水人均不到60吨。


1.2.3漳州市的水文特征与雨洪管理现状

水文特征

项目纳污水体为九十九湾河道,最终汇入九龙江西溪。九十九湾全长约17.1km,集雨面积104.15km2,河内港湾曲折,河宽36m,水深0.52m,经众多港汊最终主要由湘桥闸进入九龙江西溪,主要功能为农灌和小船运输,因运输需要,湘桥引水闸不定期开放,流量不定,开闸时平均流速0.036m/s,平均流量2.93m3/s,关闸情况下水流几乎不动。九龙江西溪发源于南靖与平和县交界,上游有四条支流——花山溪、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于靖城汇合为西溪干流,全长172km,其年平均流量116m3/s,实测最大流量6140m3/s,最小流量2.78m3/s,丰、枯季节江水流量相差较大,城市内河、环城河、排污渠交错,内河、环城河及排污渠均与九龙江相连。 

雨洪管理现状

芗城区坐落九龙江江边,主要对九龙江河道进行防洪排涝。2017年,漳州将积极开展排水防涝投资工程包建设,计划完成97个项目,目标是实现全市中小雨不积水、大雨暴雨不发生严重内涝、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所以现漳州市不断加强对滞洪区的建设和易涝点的治理,着力提高城区雨洪调蓄能力。去年,漳州市在已建成碧湖滞洪区公园的基础上,正式启动西院滞洪区公园项目建设,完成元光路青少年宫、丹霞路与漳华路交叉口、下沙路八卦楼等易积水点整治。同时,全市积极加高加固现有河道堤防,新建、拆除、改建沿线水闸及排涝站,大力推进南江滨路水利工程等项目,有效提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而今年漳州市市规划实施的排水防涝工程包中,列出了6个重点排水防涝项目,涵盖多县(市、区),对包括九龙江防洪工程漳州段(二期)湘桥泵站项目、九曲岭排洪渠等在内的多个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其中,城区内河水系连通生态补水工程,规划设置两座提水闸,并新建向北溪、浦南溪二处滨水生态景观示范段,全面提高排水防涝和雨洪调蓄能力。在市区污水管网已较完善的基础上,漳州市三年累计建成沿河截污管道11公里。同时,漳州市对主城区约300公里的雨水管道开展清淤整治,实现所有管网三年清淤一次、保障管道排水通畅,还市民以舒适清爽的居住环境。




1.3漳州市城市雨洪污水排水系统


1.3.1漳州市城市雨洪污水排水系统现状



 2016年,漳州市对三湘江主渠上游、西洋坪支流、甘棠支流和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等河段进行拓通改造,显著改善了水体滞留黑臭等问题。

2017年漳州市计划投资11140万元,对后坑支渠、九十九湾支流天亭港港道、浦口支流、小梅溪低排渠等开展清淤整治行动。其中新开建的龙海市小梅溪低排渠整治工程,在拓宽渠道、清除淤积之外,还将对沿岸两侧护岸及景观带进行建设和完善,规划投入1000万元,整治渠道总长度达3180米,至2018年完工。

在疏通河道“经脉”的同时,漳州市不断加强对滞洪区的建设和易涝点的治理,着力提高城区雨洪调蓄能力。

2016年,漳州市在已建成碧湖滞洪区公园的基础上,正式启动西院滞洪区公园项目建设,完成元光路青少年宫、丹霞路与漳华路交叉口、下沙路八卦楼等易积水点整治。同时,全市积极加高加固现有河道堤防,新建、拆除、改建沿线水闸及排涝站,大力推进南江滨路水利工程等项目,有效提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漳州市规划实施的排水防涝工程包中,列出了6个重点排水防涝项目,涵盖多县(市、区),对包括九龙江防洪工程漳州段(二期)湘桥泵站项目、九曲岭排洪渠等在内的多个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其中,城区内河水系连通生态补水工程,规划设置两座提水闸,并新建向北溪、浦南溪二处滨水生态景观示范段,全面提高排水防涝和雨洪调蓄能力。



1.3.2漳州市城市雨洪污水排水系统现状分析


部分城市雨水管道系统不完善,无雨水管道或雨水管道下游无出路,造成雨水排除不畅,地面形成积水;应对超标准降雨的措施力度不够,在暴雨的预警预报、应急排水设施的建设以及重点区域、设施的防护措施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水平偏低,排水设施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和维修,造成降雨时排水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排水系统的虽设计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但由于漳州市雨量充沛,城市内涝依然屡见不鲜,这也表明现有的排涝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的正常运营需求,未来仍然有向上调整的内在要求。



1.3.3由“漳州市污水排水系统”浅谈城市排水系统的优点与不足


2010年对全国351个设市城市内涝情况的调查表明,2008-2009年发生内涝的城市有213个,占调查城市的61%2010年前9个月,我国内涝城市有237个,超过前两年的总和。其中,发生内涝灾害超过3次的城市有137个,内涝灾害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cm的占74.6%,积水深度超过15cm的(可能淹没小客车的排气管而影响交通)多达90%,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78.9%,其中有57个城市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近年频发的城市内涝灾害,呈现出积水深度大、积水时间长的特点,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城市安全。   统计结果表明,近80%的城镇内涝发生的原因是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和设计标准偏低。   

  老旧管网得不到及时更新,新建管网跟不上城市扩张的速度,排水系统的建设完善滞后于城市化发展;排水系统标准也偏低,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的城市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为0.5~3a,重要地区为3~5a,而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下限,甚至低于设计标准。

1.4漳州市城市供水管理系统

1.4.1漳州市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现状


目前,漳州市区共有第一水厂、第二水厂、金峰水厂、南华水务水厂(即漳糖水厂)4个水厂。其中,第一水厂主要服务新华南路以西的老城区范围;金峰水厂主要服务金峰一带的城西范围;南华水务水厂主要服务丹霞路以东、漳华路以北及蓝田区域;第二水厂供水区域包括芗城区中心城区(除金峰及老城区外)及龙文区中心城区(即步文一带),约占七成用户。

4个水厂中,第一水厂和金峰水厂取西溪水,第二水厂和南华水务水厂取北溪水,目前4个自来水厂日最高设计供水能力31.5万吨,其中漳州发展水务集团下的第一水厂、第二水厂和金峰水厂共21.5万吨,南华水务水厂10万吨,平均日实际供水18.5万吨。这4个水厂中,第二水厂供水区域最广,市区70%的用户用水来自第二水厂。


1.4.2漳州市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现状分析


随着漳州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区供水压力不断增加,用水高峰期存在供水不足。漳州市区现有的4个水厂中,二水厂供水区域广,约占七成用户,同时取水口位于北溪,水质好,漳州市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后,将大大缓解市区供水不平衡的问题。

随着西部高校园区、大型居住区、金峰开发区和东部龙文新区等快速发展,以及漳州高新区新建项目的加快实施,水厂将很快达到其设计的满负荷供水能力。市区主要自来水厂均分布于芗城区偏西部,往东部城区供水距离较长,如遇停电或故障抢修,龙文区供水末端要1~3天才能恢复正常。由于市区各水厂管网相对独立,用水高峰时无法相互调蓄,原有住宅小区减少或取消生活用水蓄水池,新建高层住宅采用直接在管道上设置无负压、叠压二次供水设施加压方式供水等原因,造成中心城区,特别是部分老居住区局部供水压力不足。


1.5漳州市城市景观用水管理系统

1.5.1漳州市城市景观用水管理系统现状

漳州市城市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等特点,因此小区水景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接受体。住宅小区内的人工景观水,如池水、流水、喷水和涌水的自净能力弱,它们的水域面积相对较小,即使有的水源采用了自来水,也会使整个景观水体中缺少完整的生物链,从而导致自净能力偏低,容易变黑变臭,严重影响周围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虽然也有部分景观采用了天然湖泊或间道引水的方法,但因为现在城市污染严重,使得水体从一开始就受到很严重的污染。另外,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将氮、磷、碳等营养元素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大量汇集到地势较低的景观水体中。因此,人造水景水质现状不容乐观。

1.5.2漳州市城市景观用水管理系统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居住小区的建设中,景观泊、景观池塘及景观水池不断涌现。城市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加上居民生活和水系中鱼类的影响,极易造成水中悬浮物增多、浊度增大,有机物、细菌和大肠杆菌的含量都增高。在温度较高时,富含等营养元素的水体中还会滋长藻类,藻类的异常繁殖会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湖水呈现明显的绿色,水体色度较高,一般可达几十度甚至上百度,并伴有明显的鱼腥味,有时甚至造成水体发黑发臭,丧失了景观水体的功能。因此选择合理有效地景观水净化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二、  创新目的

基于“海绵城市”区域分块管理的原则理念构建城市地下储水系统,此储水系统的收集来源以“降雨”为主,收集未被利用的降雨和城市生活污水,在“新型排水系统”的“初步分级自净”系统下完成“分级处理分级净化”,不同级别的“再生水”在“新型城市水管道”下分别用于“工业用水”、“景观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再处理”等不同目的。

三、  基于有关案例库的构建与分析

3.1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建设项目

门户区23条市政道路,共计17 km。工程设计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配套设置雨水综合利用措施,将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雨水优先汇集进入两侧的生物滞留带进行渗滤、滞蓄处理,将径流雨水用于补充地下水,发挥径流污染控制、峰值流量削减、水文生态修复等方面的作用。

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标准包括控制径流峰值流量、综合径流系数和径流污染,在三个标准中选择最大的标准作为控制目标。

根据设计标准计算各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尺寸,包括其附属设施,如预处理设施、临时存储空间、各个过滤层厚度、配水设施等。

所有低影响开发设施均按径流峰值控制目标设计,可实现城市雨水管渠的综合设计重现期标准由2年一遇提高到4年一遇,设施的规模相当于设计降雨量28 mm,可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约为70%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不改变传统设计中的雨水管渠排放系统,只是在雨水排放到雨水管渠系统前对峰值流量、径流污染等进行控制。

所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绿化均满足景观要求,设计最大雨水排空时间为24 h

植物配种主要满足以下要求:

1)景观设计的认可;

2)低影响开发设施排水时间满足植物受淹时间要求;

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种植土层需满足植物种植要求。


3.1.1浅析“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生物滞留设施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内。

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 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 m(水平距离)的区域,可采用底部防渗的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形式多样、适用区域广、易与景观结合,径流控制效果好,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较低;但地下水位与岩石层较高、土壤渗透性能差、地形较陡的地区,应采取必要的换土、防渗、设置阶梯等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将增加建设费用。


3.2光明新城公园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约58.58 h㎡,其中建筑1.40 h㎡,绿地53.06 h㎡,道路广场3.56 h㎡,水体0.56 h㎡。园内排水沟均采用植草沟,在转输径流雨水的同时,可将部分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

依据产流量计算,园内年产生的雨量为45×104 m3,园内年产生的雨水量远大于景观用水量,结合水景设施和地形,设置3座雨水蓄水池,规模300 m3/座。

经水量平衡计算,园内给水水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绿化浇灌用水(含绿化浇灌、道路和广场冲洗用水),由园内的雨水收集后供给;另一部分是游客用水,由园内的市政给水管网供给,两部分相对独立。绿化浇灌用水、道路和广场冲洗用水采用雨水作为供水水源,最高日用水量为589 m3,最大时用水量60 m3。当雨水量不够绿化浇灌时,采用市政给水作为浇灌补充水,补充到蓄水中。

公园内雨水口均设置截污挂篮,公园道路、停车场、公共广场均采用透水铺装。公园内还设有干塘、湿地、渗井等设施.


3.3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建设项目

部分建筑屋顶采用绿色屋顶,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削减径流雨水,对城市内涝灾害防控和径流污染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停车场应用草格铺砌,广场应用透水砖铺砌,可有效下渗雨水。


3.3.1浅析“绿色屋顶”

概念与构造:绿色屋顶也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等,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基质深度根据植物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150mm,花园式绿色屋顶在种植乔木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mm绿色屋顶的设计可参考《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绿色屋顶适用于符合屋顶荷载、防水等条件的平屋顶建筑和坡度≤15°的坡屋顶建筑。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但对屋顶荷载、防水、坡度、空间条件等有严格要求。停车场和广场周围绿地部分采用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停车场和广场超渗径流雨水可流入其周围的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内下渗。绿地应用了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地表径流,而且还能消纳周围部分硬质地面径流雨水,效果显著。

四、  创新创业课题规划细则

4.1规划总则

4.1.1规划范围

该项目将建设在芗城区西部。北临瑞京路、南临北江滨路、西临惠民路、东临金峰污水处理厂。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78.83亩,其中滞洪区占地面积62亩。

4.1.2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分为3期,共15年,具体规划时限如下:

  1)近期:2017——2022年;

  2)中期:2023——2028年:

  3)远期:2029——2034年。

4.1.3规划目标

项目通过整合水利、生态、休闲三大功能,融合湿地风情、山水湖景和田园风光,将滞洪区打造成集城市泄洪、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色海绵体、市民多彩聚集地”。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完善芗城区金峰片区水利排涝基础设施,提升河道水流防洪功能,助力3漳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同时,园林绿化和特色景观将更好地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与碧湖生态园形成一东一西的滞洪及园林格局,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市区西部宜居水平。


4.2规划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协调漳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规划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促进漳州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优先原则

规划区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敏感性高,因此,所有的规划建设项目符合环境友好、安全健康的标准,必须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利用”的原则,将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以人为本原则

规划区处于城市地域,因此,应考虑人的生活、生存、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即所有规划设计项目均以人为中心,满足城市人的生态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3C3R原则

3R”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要求规划的建设项目尽量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尽量减少排放或零排放,以减轻环境污染。因此,在本规划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对一些生产项目、旅游项目以及其他服务业项目的规划建设方面都必须遵循“3R”原则。

区域分异尺度性原则

生态规划强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域分异、尺度异质性,针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区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指定不同阶段不同生态环境建设内容和生态规划实施方案与政府调控决策,对不同的资源采取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三生”原则

遵循多功能性开发原则,即规划区建设都要求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同时,发展其生活与生态功能,形成价值增值,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要充分尊重生态过程与生态规律,确定适度的发展目标,绝不能“好高骛远”。在项目建设规划上,要适度超前,同时也要循序渐进,滚动发展。既要考虑近期建设项目,又要考虑中长期建设项目;既要考虑不同功能区之间的整体协调,又要考虑某些重点项目的快速发展。

整体优化原则

生态规划从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出发,强调生态规划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而使得规划的目标与区域、系统的总体发展目标一致,追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整体最佳效益。

功能高效和谐原则

生态规划的目的是将规划区域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高效和谐的自然-经济-社会符合生态系统,因此生态规划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三要素,以自然为规划基础,以经济为发展目标,以人类社会为生态需求的出发点。

4.3规划依据

《中国21世纪议程》(1994325日);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4.4规划区优劣势分析

4.4.1规划区区位优势

漳州,位于东经116°53′—118°09′,北纬23°32′—25°13′,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全市陆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80多公里。漳州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1℃,年日照2000个小时,雨量充沛,无霜期330天以上,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是个天然大温室。漳州古代居民属于闽越族,现在居民主要是汉族。此外,还有畲族、回族、高山族等21个民族居住,通用语言为普通话、闽南话。全市常住人口470万人。唐朝开府,后来隶属福建省。全市现辖二区一市八县,即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长泰县和华安县,下设120个乡、镇、街道,245个城镇居委会,1671个村民委员会,而我便来自龙海市的角美镇。


4.4.2规划区资源优势

漳州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丰沛,物产富饶,漳州平原是全省第一大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优势,优美和谐的生态景观,彰显了漳州生态环境的闽南生态和海峡生态两大特色。四季有不谢之花,常年有丰硕之果,一批花果产地享有国家命名的中国水仙花之乡、中国兰花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榕树盆景之乡等美誉。各种生态环境保护区、示范区遍布山海各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5个;有4A级旅游区4个,全市特殊保护区42个、面积达1067.7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4%,这些自然生态区域地貌特殊、奇林怪石、千姿百态、景象万千,呈现出闽南大自然、大生态的特色风貌。与此同时,全市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成就斐然。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县2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县4个,省级生态示范试点镇1个,全市生态示范区(试点)面积达7878.2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1.55%。还有2个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县),2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所有这些示范区,涵盖了自然生态、农业生态、海洋生态等全部生态环境,生机勃勃,生意盎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再加上福建特有的低山丘陵地形,本市的特色农业,食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尤以茶叶,瓜果干货,罐头享誉全国,乃至海外。 68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1.8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出海便是台湾海峡,海域广阔、 水质优良、饲料充足、鱼种堪称齐全、渔业资源丰富,有助于水产加工,养殖,营养保健等行业的发展。

4.4.3规划区经济和人文优势

漳州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初步建成了以名、优、特产品为依托,以乡镇企业为基础,具有地方特色的轻型工业体系。漳州市坚持按照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对台、港口、农业比较优势,致力打造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工业强市和生态名市。2008年全市GDP1002.01亿元,增长13.6%,工业总产值1245.14亿元,增长25.28%。主导重点产业凸显,已经形成食品、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和钢铁、汽车、船舶、能源四大战略产业的“3+4”产业格局,2008“3+4”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65.87%。临港工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420万吨,临港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漳州利用外资对象已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2008年底,累计批准外资企业4800多家。2008年验资到资5.01亿美元,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53.19亿美元,增长14.43%。对台经贸日益紧密,对台小额贸易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2372家,,合同利用台资约占全省的25.36%;实际利用台资额在全国地市级中仅次于苏州和东莞,排名第三。台湾台塑、灿坤、统一、泰山、天仁、台玻等一批大企业落户我市。

漳州素称海滨邹鲁,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1986),迄今已有132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历代名人辈出。漳州还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现有台湾人口中,祖籍漳州占35.8%,全市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同胞80万人,归侨、侨眷50多万人。漳州的语言、锦歌、书画、谜语、竹马、车鼓、南词、提线木偶、布袋戏、纸影戏、芗剧、剪画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以及多姿的风俗、信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精深造诣,随着郑成功军队入台,随着华侨传播海内外,漳州在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4.4规划区水资源状况

漳州市主要河流自北向南有九龙江(流域面积14741Km2,西溪河长172Km,北溪河长274Km,南溪河长68 Km)、鹿溪(流域面积643Km2)、漳江(流域面积1038Km2)、东溪(流域面积1067Km2)等,这4条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的85.9%。其他较大的溪流还有浯江溪、赤湖溪、佛昙溪、杜浔溪、苍口溪和韩江的支流芦溪、九峰溪等。水系多呈格子状分布,河网密度较大,平均0.20.4km/km2(九龙江河口平原可达34 km/km2)。其中九龙江干流全长285公里,是福建省第二大河。

(1)九龙江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发源于博平岭和戴云山脉,由北溪和西溪两大水系组成,总干流长度285千米,水系全长1923千米,北溪自华安西陂进入漳州市,有仙都溪,龙津溪等支流;西溪有船场溪、永丰溪、芗江、花山溪四条主要支流于靖城汇合流经漳州市区,西溪和北溪在龙海福河汇合后分南、中、北港注入厦门港。

九龙江北溪自潭口以上河段,西溪自靖城以上河段,坡降陡,流急险滩,河水流量变化大,下游进入漳州平原后河谷开朗,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河床淤高,各特征值见表2

3:九龙江各水系水文,

河流名称

水文站名称

迳流量

(亿m3)

年平均

迳流深度

mm

年平均

流量

(m3/s)

最大流量

(m3/s)

最小流量

(m3/s)

河道坡降

<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北溪干流

浦南

82. 3

967. 8

260

9400

21.1

2.4

西溪干流

郑店

36.8

1077.0

11.67

6140

2.05

3.1

船场溪

船场

8.79

1112.4

27.8

1460

0 .04

5.5

芗江

龙山

5 .36

1106. 5

17.0

846

0 .70

-

九龙江水量充沛,迳流量在年际与年内分配不均匀,丰水年与枯水年迳流相差大可达3.3倍,年内丰水期与枯水期迳流相差更大,西溪曾达4.3倍,最大月迳流量可为最小月迳流量的6.6倍。因此,丰水期因迳流冲刷引起河水中污染物浓度增高,枯水期则流量变小,污净比增大而使河水污染加重。水土流失严重,西溪年均输沙量103 .72万吨,北溪年均输沙量达202.49万吨,造成下游河段淤积,每年夏秋之交台风季节,洪水泛滥,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2005年九龙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936mm,水资源量为162.79亿m3,其中本市境内水资源量为95.74亿m3,占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的64.7%;地下水资源量为25.54亿m3,重复计算量为24.62亿m3。从龙岩市、泉州市流入九龙江的水量为67.05亿m3

(2)漳江

漳江发源于博平岭山脉东麓的平和大峰下,流经平和的半池之后,自北向南贯穿整个云霄县于东山湾入海。全长662千米,流域面积1038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 4.2%,年平均迳流量 10.10亿立方米,平均迳流深度 926.3毫米,漳江上游各支流短促,属易涨易退山区性河流,下游坡度平缓,地势低,汇流面积大,排泄慢,台风季节易造成洪涝灾害。

2005年水资源量为11.9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9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5.3%,地下水资源量2.34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2.28亿立方米。

(3)东溪

东溪发源于博平岭山脉东麓平和与秀篆玉龙村交界的大芹山,由北向南贯穿沼安县于官口湾入海,全长93千米 流域总面积1150.5平方千米;年平均迳流量11.20亿立方米,平均迳流深度882.1毫米,台风暴雨季节常有洪涝,而干旱时则发生断流。

2005年水资源量为11.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7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3.1%,地下水资源量2.44亿立方米。

 (4)鹿溪

鹿溪发源于平和县境内五寨乡候门村,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漳浦石榴乡、绥安镇、旧镇,于旧镇湾入海,全长57千米,流域面积700平方千米,平均迳流量6.17亿立方米,干流平均坡度9.1%。上游较陡,水流湍急,中下游水流缓慢。

2005年水资源量为8.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9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5.3%,地下水资源量2.34亿立方米。

(5)韩江

韩江是广东省第2大河。上游流经福建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平和,穿山南下在汕头附近注入南海,全长约410公里,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

2005年韩江(平和芦溪、九峰溪)水资源量为8.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9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2.1%,地下水资源量2.17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2.17亿立方米.

6)地下水

2005年漳州市地下水资源量为35.01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量的23.7%。其中山丘区为33.93亿立方米,平原区(多年平均值)1.0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较为丰富的是平和、南靖县,分别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20.1%21.2%。地下水资源量最为缺乏的是龙文区、东山县,仅占全市的0.8%1.1%。九龙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25.54亿立方米,占全市地下水资源的73.0%

漳州市地质断裂层复杂,地下水中地热资源丰富,全市各地遍布且己发掘的有56处温泉,泉眼137个,有淡水温泉,也有海水温泉,为开发温泉资源提供有利基础。

7)水库

全市已建水库486座,总库容10.56亿m3。其中大型水库2座(南一水库,集雨面积522km2 ,库容1.58亿m3;峰头水库,集雨面积333km2,库容1.77亿m3),2005年末蓄水量1.38亿m3;中型水库16座,库容3.38亿m32005年末蓄水量1.60亿m3;小(一)型水库76座,库容2.34亿m3;小(二)型水库392座,库容1.49亿m3

4.4.5规划区土地资源状况

漳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境内多山,地形起伏,母质类型多样,成土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山地土壤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紫色土;平原地区则分布盐土、风砂土、水稻土、冲积土等土类。受温湿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决定着本市土壤的形成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风化淋溶强烈,铁铝氧化物明显富集

2)生物物质循环旺盛

3)农业历史悠久,耕作熟化影响深刻

其空间分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随海拨上升,土壤呈有规律的垂直带谱分布;以及因地域因素差异,而呈多结构形式的区域性及微域分布。

本市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特点为:

1)地带性土壤—砖红壤性红壤分布幅度大,遍及全市各县,系本市各垂直带谱之基带。

2)背山面海,海洋季风被山地阻挡,降雨量随着海拨上升而剧增,有利于土体中铁的氧化物水化作用。因此,黄红壤亚类较为发育,在垂直带谱中占有重要位置,而红壤亚类分布带较为猛烈狭窄,仅在海拨400750米的狭长地带。  3)千米以上的山峰,地形突出,气温较低,风力强劲,森林植被难于正常生长,多为矮化灌木丛生,草原草甸植被茂密。但土体中铁、铝淋溶淀积作用较为明显,淀积层铁铝氧化物及游离铁会含量较高,粘粒矿物SiO2/Al2O3比值较低,一般在2.0左右,其次草甸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达20%以上,具有山地草甸黄壤的基本特征。

根据1985年福建省第二次土壤分类系统的规律,漳州市土壤类型分为7个土类、13个亚类、31个土属。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的土壤主要有赤红壤、红壤、黄壤和水稻土4种类型,其分布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95%,其中:红壤面积最大,约占全流域的62%,赤红壤次之,约占16%,黄壤和水稻土分别约占8%和9%,此外,还有少量紫色土(约占2),冲积土、红色石土和滨海风沙土、盐渍土。区域土壤的微量元素HgCdSn平均含量显著高于福建省和全国土壤背景值;AsCrNi与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则表现出较低水平,PbZn等元素含量则相对全国土壤背景值有一定程度的富集。

4.4.6规划区劣势分析

漳州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转型成本较高。

漳州地理位置离省会较远,竞争力不如厦门,城市知名度不高。

漳州是新型工业城市,企业尚缺乏创新精神,规模结构不合理,企业多为“低、小、散”格局。

4.5规划发展定位

4.5.1总体定位

大生态、大环保、大生产、大市场、大生活、大创新、大发展、大收益

  

 

 1:规划总体定位图

4.5.2市场定位

区域市场定位

以厦漳泉地区为核心推广市场,福建省及周边地区为基推广市场。

初步推广市场

漳州芗城区为初步海绵城市设计点,如成效卓著,则可推广到周边地区县。如:龙文区、龙海市、云霄县等。

4.5.3“三生”功能定位

生态功能——“海绵城市”生态服务区

生产功能——生态产业(如再利用水资源农业灌溉等)与循环利用示范区

生活功能——生态休闲、科普“海绵城市”、绿地参观等。

46规划发展定位

4.6.1“海绵城市”基于漳州市的总体布局规划

基于福建省漳州市的地域特色,以保护生态建立新型城市为主体建立区域水收集处理工程应以自然与城市相互交错的综合治理动态模型,在城市中建立生态与治理廊道有利于动植物迁徙和水、大气与土壤污染综合治理。

4.6.2地下水管道的“BGR分级综合管廊”

结合水资源的污染状况与回收后分级利用的特点,城市区地下水管道可采用“BGR分级综合管廊”治理模型。BBlue)蓝色水管道以收集污染成都最低的“雨水与城市厨房污水”等污水,GGreen)绿色污水管道以收集城市生态景观循环用水与生活污水,RRed)红色污水管道以收集城市工厂污水统一采集回收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4.6.3交通道路区采水装置建设

漳州市可通过建设“下凹式”城市道路,以收集相应的城市降水。但是此“下凹式城市道路”在收集雨水时是以不影响自然系统的容集为前提的建设,进入新型地下排水系统或“城市绿地”自然下渗过滤储存。


 

 

 

 

 

 

 


2:交通道路下凹式采集路面实际图

城市建成区至少要达到主体建设路的50%的面积建设新型“下凹式采雨”装置为整体建设主体收集未被利用的雨水进入交通道路区“区域”截污挂蓝装置。

4.6.4生活小区采水装置建设

生活小区以屋顶“采雨”为主要采雨方式,在现有的生活小区的楼层外“排水管道”的基础上连通指生活区地下“截污挂篮装置”,生活区的“厨房残水”与“衣物排水”管道连通相遇楼下的截污灌篮装置。

4.6.5地下水库储水点的布点

地下水处理系统以“主干道路”与“生活区”为主体布点,主干道路的地下水处理系统布点于主干道路区“公园”内,主干道路通过“下凹式道路”收集的雨水与地下排水管道联通B级污水管道,生活区污水通过屋顶采雨装置与屋内排水管道联通B级污水管道,收集地下处理点联通BG两条管道为前提建设在“城市公园人工湖”与“生活小区人工湖”或“生活小区自然绿地区”下。建设数量和私下水处理系统面积以“分块区域内人容量与污水量”为前提并考虑相应的过滤速度和流速等问题。

●截污挂篮装置

截污挂篮应建设在弃流过滤装置区前,BGR级管道水进入分块区截污挂篮装


3:总体规划流程图

置大体积拉结拉结过滤,进入固体污染物滑行管道网进入回收池。

●弃流过滤装置

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初步过滤,过滤产生的垃圾自动进入固体污染物滑行管道网

●单区域分级水处理系统

污水进入分级阀分别进入二三级水处理系统分级处理后流入储水池。

●单区域储水池系统

处理好的循环水进入储水池(循环水暂停点)

●分级输水管系统

储水池循环水分别进入后接的BGR输水管道系统分级使用。该处理模式主要采用了分级供水的模式理念,在所有城市用水需求中具有不同水质水量的需求供水,采用此模式可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节约开发与优化利用,此系统在积极开发未被利用的雨水的前体下还开发了再生水,提供了多水源的优化组合。从建筑道路到住宅小区,再到城市区域,景观用地,逐步推进分质供水,该系统以可饮用水系统作为城市主体供水系统(B管道),G管道与R管道部分可用水在城市局部地区收集非饮用水作为补充,包括海水,景观水等用于卫生洁具情节美园林绿化,道路降尘及其部分工业用水的使用,实现水资源最大化的综合利用

4.7基于“新型自净储水系统”下自然生态景观的建设

4.7.1红树林生态保护

在自然湖泊区建设自然“单区域地上储水池”,将处理好的利用水以“湖泊”的形式储存在地上动植物活动区域,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加快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和自然下渗,例如漳州市可建设“人工红树林园”。

4.7.2“稻田养殖”与循环水系统

在稻田养殖区建设 “管道阀”,将处理好的利用水以灌溉稻田,以稻田养殖技术为前提综合利用循环水。

4.8基于“新型自净储水系统”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8.1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洪规划

在雨洪期间开放“应急流通阀”,BG管道互联,分级处理流速增加,并开放联通江河的循环水排放通道,加大水资源的自然下渗力度。

4.8.2基于“海绵城市”的后期维护规划

地下管道应设置地下后期维护通道,并设置相应的周检周修、月检月修与年检年修计划。

4.9基于“新型自净储水系统”下的创新规划的保障措施

4.9.1基于“我方课题”的政策与体制保障

区域治理下的水循环系统规划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良好的管理机制,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政策体制,以保障各规划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首先以“环保局”与“水务局”“市政局”牵头带动“环保企业融资”执行对整个规划的建设和全面管理与实施。同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政策等,为排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招商引资提供政策保障。

4.9.2基于“我方课题”的人力资源保障

人力智力资源是规划区建设的重要政治,因此应该加强自身人员的培训与培养,同时采用“校企合作”、聘请专家和公开招聘的形式吸引人才建设工作,做到“不求拥有,但求所用”。

4.9.3基于“我方课题”的资金保障

规划区建设与新型排水系统的改善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引入,因此应多方筹集资金。一方面首先开展环保水的自然景观建设收取一定的资金后使用至城市饮用水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银行信贷、商业信用融资等方式进行资金筹备,以保障各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

4.9.4基于“我方课题”的信息化与科技保障

包括网络、通信、环境监测等系统的硬件建设和防洪建设以及相关的软件建设,实现新型排水治理系统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电子化管理,同时为使用循环水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4.9.5基于“我方课题”的实验室模型与理论保障

我方课题应建立实验室模型后首先采取“分开”建设投入使用后逐步展开,尽可能的收集更多有利于后期整体规划定位建设性意见和方案。

五、  实施过程中的预想难题

■改良地下土壤承载力的研究

■地下管道抗腐蚀性的研究

■地下净化水资源电子设备抗腐蚀性的研究

■地下净化水资源电子设备抗腐蚀性的研究

六、  总结

在“海绵城市”基础下建设的新型污水处理分级系统不仅实现了城市综合水循环的战略规划,资源化管理城市多种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质量。通过对城市雨洪的统计模拟与规划建立完整的多次提水资源利用系统,通过循环使用和地面渗透等技术实现原油径流削减及过程控制。具体措施包括我们建设的城市地下BGR综合水管道廊,分散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以及雨水储存设施,以及下凹式城市道路的建设。该模拟方案解决了城市长期冲水的战略规划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减少了城市的清洁水消耗量,阶梯级的城市循环水循环利用设置下采取城市道路、社区多层次的节水措施,采用B管道网手机非饮用水官网作为补充,将再生水利用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战略性对策,其次在这基础上只需要建设小型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染程度高的R管道网工业用水等,实现污染程度低的废水与雨水分散资源化,满足城市市政、社区服务等地质用水需求的建设。其次该项目在城市循环水使用的同时推动城市绿地生态建设和农业环保建设,改良城市土壤污染问题和大气问题等。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态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黄杉著

2.《国际生态城市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张若曦著

3.《生态规划的方法和案例》章家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