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English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洪有为副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2022-06-09

6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洪有为副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东南沿海城市大气污染来源与成因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陈建华副院长主持,我院师生积极参与。
       
报告中,洪有为副研究员首先介绍福建省大气臭氧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框架,围绕着基于大气环境观测超级站外场观测、示踪物分析及模型模拟等,开展沿海城市大气PM2.5O3污染来源、成因机制与防控策略研究等系列应用工作。然后,洪有为副研究员强调了十四五规划提出PM2.5O3协同控制策略的必要性以及因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洪有为副研究员以厦门市为例展示大气氧化性变化特征,并从沿海城市大气臭氧浓度的年际变化、污染的气象学成因、污染过程及成因几个角度探讨了东南沿海城市大气氧化性。并且提出不同时间、空间下大气氧化性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影响,着眼于区域特点对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是有影响的,对其他重点地区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最后洪有为副研究员探讨了金砖会晤及新冠疫情封控期间人为管控条件下PM2.5的二次组份贡献增加、臭氧浓度的增加及大气氧化性对PM1中二次组份的影响。同时对东南沿海城市大气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合区域大气臭氧污染的成因、来源以及治理技术水平,开展臭氧生成的敏感性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东南沿海臭氧的污染调控策略,推进区域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与洪有为副研究员就如何进一步探究PM2.5及臭氧转化机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师生们受益匪浅。

 
洪有为副研究员简介:

2009年获厦门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092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硕导)2014年和2018年分别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德国莱布尼茨对流层研究所从事访问研究。2021年和2022年分别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和厦门市领军人才。长期从事大气光化学污染及成因、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PM2.5O3来源解析等研究。先后主持中欧国际合作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对外合作项目、厦门市青年创新基金,以及市环保局委托科技项目等20余项。已在EST/ACP/EP/AE/STOTE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20篇;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总引频次1500+次,高被引指数H-index21;合作编写英文著作1项,地方标准1项,国家专利3项。任EST/ACP/EI/EP/AE/STOTEN10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文/图:院研究生学术部)